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当前位置:首页 > 师资队伍 >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
周花蕾
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
周花蕾 | |
副教授 | |
办公地点: | 理化楼337 |
办公电话: | 62333871 |
电子邮件: | hlzhou@ustb.edu.cn |
本科课程: | 无机化学 |
研究生课程: | 无机功能材料 |
科研方向: | 无机化合物和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应用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和修饰及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|
社会职务: |
简历
1991.9-1995.7,于北京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8.9-2001.7,于北京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4.9-2008.7,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5.7-1998.8,于河南省平顶山神马集团尼龙66盐责任有限公司工作 2001.7-至今,于北京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任教科研业绩
TiO2-CNTs-BiVO4三元复合及光催化机理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; 驱油用纳米粉体强化气-液-固三相泡沫稳定性的研究,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; 生物质主要成分、结构与炭化焦孔隙性能的相关性研究”,校冶金工程研究院。获得奖励/专利
沈兴,周花蕾,刘志全。一种在循环介质中制取高纯度氧化镁或碳酸镁的方法,ZL 01 1 00373.1,2004.11。招生计划
代表性论文论著
(1) H. L. Zhou, D. Y. Li, G. Z. Gong, Y. J. Tian, Y. F Chen. Adsorption of Soluble Metal Ions from Red Mud by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. Key Engineer Materials, 2008, 368-372: 1541-1544;
(2) H. L.Zhou, D. Y. Li, Y. J. Tian, Y. F. Chen. Extraction of Scandium (III) from Red Mud by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and Kinetics Study. Rare Metals, 2008, 27,223-227;
(3) 李东艳,周花蕾,魏连启,武晓峰,陈运法,李文军. 用无烟煤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.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. 2007, 36: 583-586;
(4) 鲁毅强,周花蕾,沈兴,高纯度氧化镁的生产及研究进展,第二作者,北京科技大学学报,2001年第23卷;
(5) 周花蕾,鲁毅强,沈兴,青海盐湖氯化镁制取高纯冶金镁砂前期氧化镁的研究,第一作者,北京科技大学学报,2001年第23卷;
(6) 范慧俐,郑延军,周花蕾,阻燃尼龙6的研究,第三作者,北京科技大学学报,2003年第25卷;
(7)参与编写《无机化合物制备手册》、《无机化学实验》。
研究生培养情况